国际油价在连续两日大跌后于周三企稳,布伦特原油期货报66.15美元/桶,美原油期货报62.49美元/桶。市场一方面担忧OPEC+可能在11月大幅增产,另一方面又受到美国API数据显示原油库存下降的支撑。汽油与馏分油库存增加令市场信号更显复杂。

国际原油市场在经历两日大幅下跌后,于周三早盘出现止跌迹象。布伦特12月交割期货上涨0.12美元至66.15美元/桶,WTI 11月交割期货上涨0.12美元至62.49美元/桶。

此前两日油价累计跌幅超过4.5%,创下8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。

支撑油价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美国原油库存的下降。

美国石油协会(API)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9月26日当周,美国原油库存减少367万桶。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不过,汽油库存增加130万桶,馏分油库存增加300万桶,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成品油供应不足的担忧。



另一方面,市场高度关注OPEC+的最新动向。多位知情人士透露,OPEC+成员国正在讨论11月将原油产量提升至50万桶/日,几乎是10月增产规模的三倍。

其中,八个成员国考虑的增产幅度在27.4万至41.1万桶/日之间,但部分消息人士称最终可能达到50万桶/日。

值得注意的是,OPEC在社交平台发文称,部分媒体关于大规模增产的报道“具有误导性”。



技术面来看,美原油(WTI)日线图显示,价格在62美元/桶附近获得支撑,但整体处于下行趋势。

若跌破61.5美元关键支撑,油价可能加速下探至59美元区域;上方短期阻力位在64.5美元附近。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

编辑观点:


当前油价的核心矛盾依旧在于供需预期的错位:OPEC+增产预期加剧供应过剩的担忧,而美国API数据显示的库存下降又为价格提供一定支撑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汽油和馏分油库存的回升,暗示需求端动力不足。整体来看,油价或继续维持震荡偏弱格局,短期方向仍取决于OPEC+最终的增产决策。